这一次,65岁的冯小刚,终于认怂了 环球快看
“正因为有很多烂观众,才会有这么多烂电影!”
曾经的冯小刚怼天怼地、不可一世,是圈中赫赫有名的“小钢炮”。
细数他怼过的人,上有富商大咖,下有平民百姓。
(资料图片)
只是再刚烈的性子,也难逃舆论的打击。
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如今65岁的他,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。
01
年轻时的冯导,可谓是将真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一众导演艺人伪装人设、讨好媒体的时候,他就大言不惭地在镜头前大骂记者无耻。
那时候,他刚结束新电影的发布会,在后场接受采访时,就开始发起了炮轰。
“你就是个混蛋,我想抽你,你信不信。”
一时间,场面一度失控,无数记者围上来想要一探究竟。
原来,有无良记者曝光了他家的住址,对他的家人造成了伤害。
除了无良媒体外,就连自己的“衣食父母”他也未放过。
2017年的一次电影节上,在谈到中国垃圾电影为何这么多时,他更是直白地表示:
“如果没有观众捧场,垃圾就不会有生存空间。垃圾之所以遍地,这一定和多数的垃圾看众有关!”
当然了,影评人也难逃“炮轰”。
在冯小刚的身上,你很难看到他嘴下留情。
无论是观众喜爱的演员,还是圈内不敢得罪的大咖,只要是他觉得此人不行,就不会藏着掖着。
包括他早期的作品里,你也经常能看到批判性的台词。
不是对资本的讥讽,就是对乱象的炮轰,要不就是对“伪君子”的不屑。
三两人一壶酒,吹着牛骂着“爹”。
在他的电影中,你能感受到浓烈的老北京的味道,当然了,其中也不乏粗口。
正因为如此,他的电影还被网友戏称:北京粗口百科全书。
不过,最经典的,还要当数他与王思聪的互骂。
当年在《我不是潘金莲》的上映期,万达觉得这部电影的票房不理想,于是就减少了排片,换成了其他电影。
结语
建立在文娱之上的产物,向来都会寓教于乐。
一部好的作品,不但能净化人的心灵,甚至还能改变一个人的为人处世。
只要作品没被打上“仅粉丝可看”的标签,身为观众的我们,从来都有批评或者好评的权利。
无论是艺人还是作品,又或者是圈中的乱象,观众是吃瓜者是看客,但同样也是监督者。
只有百家争鸣,文艺界才会不断创新,不断激发出好的产物。
当然,更希望的还是圈内人能自监自查,不要摆烂捞钱,不要忘记初心、辜负大众。
毕竟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
看完记得关注@2号探秘人
万万没想到,就是这样一个举动,立刻引起了冯导的内涵。
他在社交平台上,大赞王健林的万达集团视野大、胸怀广。
表面看似是恭敬,其实是在内涵他没有格局。
对于冯小刚的阴阳怪气,被称为“娱圈纪委”的王校长,自然也没有退让。
文章刚发布没多久,王思聪就在社交平台上回怼道:作为一个导演,要用作品说话,而不是只会煽动舆论。
最可笑的是,王公子还在文章的结尾加了个“碰瓷”的标签,真是将嘲讽值拉满了。
经过几次大战,冯小刚坐实了“爱骂人”的人设。
但神奇的是,他骂得越欢,追捧他的人就越多。他低调了,反而被“嫌弃”了,这又是为何?
02
面对冯导的无差别炮轰,很多网友都提过这样一个问题:“得罪这么多人,他的底气从何而来?”
七岁那年,冯小刚的父亲突然离去,那时候的他还很懵懂,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
随着家里的饭菜越来越寡淡,零食玩具越来越少,他渐渐明白了母亲的不容易。
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小小年纪的他就主动承担起了家务。
也是在这一年,他完成了年少不懂事到立志出人头地的转变。
在别的孩子都出去追逐打闹之际,冯小刚的生活里显得十分安静,每天不是做家务就是画画。
对于画画这个爱好,他也不知道怎么喜欢上的。
只是记得有一次他十分想看一部电影,但奈何一张电影票要5分钱。
既然没钱买票,不如就临摹一张。
想法浮现后,冯小刚就开始一遍一遍地临摹着电影票。
神奇的是,这种打印出来的票,不但被他模仿出来了,甚至还成功混了进去。
就这样,他观看了人生第一部电影,从此心中有了梦想。
对于他来说,这就是“买一送一”。
以前的他,生活在吹捧之中,被名利蒙蔽了双眼。只是待繁华逝去,他才做到了恍然大悟。
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,无论什么时候,什么身份,从来都是靠作品说话。
前浪迟早会被拍死在沙滩上,但如果你是那片沙滩,那么你才会成为那个屹立不倒的“标杆”。